淮阳区:“抓五强促五保”固本强基促振兴
来源: 周口市乡村振兴局 时间: 2023-08-25 12:08:1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今年以来,淮阳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开展“三个遍访”,认真执行“四项机制”,扎实推进“十个清零”,衔接政策持续落实,群众收入持续增加,乡村产业持续壮大,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持续深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主要开展了五个强化和五个保障工作:

一是强化四项机制,保障责任落实。坚持好每月推进会。先后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会、区委常委会(扩大)会、专项工作调度会37次,坚决把市委、市政府要求贯彻到一线、把各级责任落实到一线、把工作压力传导到一线。开展好月度讲评会。每月由四个班子同志带队,随机抽取一个工作成效好的乡镇、一个工作阶段性落后的乡镇实地观摩,并在工作落后的乡镇召开月度讲评会,好的乡镇介绍经验,差的乡镇作表态发言。遍访好“三类”监测户。落实处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驻村干部包户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遍访全区145个脱贫村,区四个班子同志定期到联系乡镇和帮扶村入户走访,乡镇党委书记遍访全区29439户脱贫户和3181户监测户,发现解决问题5000余条。落实好考评机制。对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履职情况,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考核、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汇总,全面检验帮扶工作成效,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

二是强化返贫监测,保障兜底帮扶。三级预警突出“早”。建立农户主动申报、村级跟踪监测、区直部门筛查的三级预警机制,确保风险预警信息及早发现、及早核实、及早帮扶。今年以来,推送预警信息11930条,新识别“三类监测对象”78户252人。五单模式突出“快”。聚焦衔接政策落实,整合民政、人社等8家单位18个服务事项,开发投用“淮阳区政府救助平台”APP,全面推行群众点单、干部收单、部门办单、政府督单、群众签单的“五单模式”,确保实现监测快到位、措施研判快到位、对象帮扶快到位、人员救助快到位,目前已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23984条。这一做法,在2022年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中,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专班专项突出“准”。从区纪委监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抽调30余人,组建群众增收、驻村帮扶、防返贫监测、乡风文明、人居环境五个督导检查专班,常态化精准开展专项督导,变以往单纯工作督查为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相结合,目前已发现整改问题1100多条。

三是强化产业发展,保障致富增收。联合北京志广果蔬、山东寿光等龙头企业,通过“政府出资”和“政府+周农集团合作”两种建设模式,积极推广“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成功经验,新建淮阳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黄集乡西红柿种植、临蔡镇鸽子养殖等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9月份可建成投用。建立“双绑”机制,项目建成后,年产果蔬可达7000余万斤、出栏鸽子24万只,可利益联结227个村集体经济,可带动2000多户农户包棚种植挣股金、土地流转挣租金、园内务工挣薪金,每年每个村集体经济可增收5万元。扎实推进政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淮阳区教授工作站在西红柿融合示范园正式挂牌。由区农投公司牵头,依托上海麦金地集团、北京志广果蔬,推行村支书领办农业合作社,与周农集团合作,每个乡镇选择3个基础条件好的行政村,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亩,连片种植水果萝卜、钢棍大葱、花菜、西兰花等订单蔬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今年,再创建1个省级、4个市级、200个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再申报“淮阳小麦”“淮阳黑谷”“淮阳肉兔”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蒜、辣椒、娃娃菜、蒜片、芝麻油等7个绿色食品标志。加大农产品经纪人培养培训力度,扶持电商从业人员1047人,发展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提升大蒜、花生、大葱等特色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搭建土地流转托管平台,目前,全区22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02家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55.2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8.5%。近期,淮阳区将召开土地流转托管和综合整治大会,力争年底前土地流转或托管面积达到60%。突出提前谋划,把废弃或腾退的养殖场利用好,在“三区三线”划定时把土地预留好,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项目用地问题。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建立“日通报、周排名”跟踪督查制度,目前已整理出土地(指标)3132.28亩,其中进出平衡项目指标1391.08亩,占补平衡项目指标1233亩,增减挂钩指标508.2亩。按照“客货邮”一体化,加快构建“区园乡站村点”三级物流体系,筹建18个乡镇运输服务站,建成468个村级快递服务点,1-7月快递进村量245万件,同比增长10.7%;云仓物流产业园、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淮西物流港正在加快建设。

四是强化乡村治理,保障乡风文明。小网格提供大服务。依托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乡镇综治中心,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乡村三级网格员队伍,487名网格长、8500余名网格员时时在岗在位,充分发挥矛盾调解、风险排查、信息上报等作用。示范村带动提水平。按照“保留原风貌、展示新形象”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37个,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动全区乡村面貌整体提升。大食堂引领新风尚。按照红事300元一桌、白事大锅饭的标准,改扩建乡村大食堂53个,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坚决遏制大操大办之风,倡树了节俭文明新风尚。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1+N工程”,即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在乡村建设幸福家园综合体(包括一个乡村大食堂、一个文化大礼堂、一个乡村讲理堂、一个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一个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个乡村电商物流积分超市、一个警务室和一个村卫生室),目前已建成7个,在建16个。

五是强化项目管理,保障资产收益。年投入整合资金3亿余元,发展产业项目150余个,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坚强保障。健全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实施方案、管护制度、收益分配方案等政策文件,做到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六权同确”,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收益“不缩水”“稳增值”“有效益”。目前,淮阳区共确权登记有形化扶贫资产2733处,总价值28.25亿元。对全区34座冷库、247个日光温室大棚、145个光伏电站等扶贫资产进行产权变更,由区农投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确保扶贫资产发挥最大效益。


责任编辑:淮阳区人民政府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