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区2023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调整实施方案
为提高我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巩固拓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度脱贫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相关工作的通知》(豫农领办发〔2023〕3号),财政厅等11厅局《支持脱贫县落实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实施细则》(豫财农综〔2021〕8号)文件精神,脱贫县延续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河南省开展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实施办法》(豫办〔2018〕35号),落实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实施细则,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围绕支持脱贫县巩固拓展成果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合理安排统筹整合资金投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整合涉农资金使用效率,聚集政策合力助力我区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
贯彻落实中央“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基本原则,结合的本区工作实际,制定符合本区区情的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
(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立足本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按照时间节点,严把质量关,巩固拓展成果,高标准积极稳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实施。
(二)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巩固拓展成果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衔接和工作统筹,实现区域发展与良性互动。
(三)精准使用,注重实效
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与巩固拓展成果和乡村振兴紧密挂钩,加大产业发展投资力度,资金使用聚焦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着力增强以上三类人员发展能力,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成果。
三、实施目标
聚焦淮阳区辖19个乡(镇)、办事处、468个行政村(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村145个),农村人口135.56万人(脱贫人口129248),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四、整合资金来源及规模
2023年计划整合资金40815.79455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3815.794558万元,省级资金4863万元,市级资金1737万元,县级资金10400万元。实施项目112个,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99个,计划投入21376.001087万元;产业发展类项目10个,计划投入16260.793471万元。就业类项目3179万元。
五、资金安排使用及项目分类
(一)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
1、淮阳区2023年新站等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30个,在新站镇、朱集乡、豆门乡、鲁台镇、刘振屯镇、大连乡、葛店乡7个乡镇的牛庄村、关屯村、靳湾村、小葛庄村、李小庄村、郑小楼村、龙泉寺村、朱集村、张集村、刘西村、孙营村、万庄村等村计划新修面层厚15cm宽2米、2.5m 等道路56594.6㎡(12% 灰土路基厚15cm),C30 商品混凝土;新修面层厚18cm宽 3m、3.5米、4米、4.5米等道路192912㎡(12%灰土路基厚18cm),C30商品混凝土。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3988.44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651.4402万元,省级资金1000万元,市级资金337万元,县级资金1000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善新站镇、朱集乡、豆门乡、鲁台镇、刘振屯镇、大连乡、葛店乡7个乡镇的牛庄村、关屯村、靳湾村、小葛庄村、李小庄村、郑小楼村、龙泉寺村、朱集村、张集村、刘西村、孙营村、万庄村等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构建新农村和谐,使123507名群众受益;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竣工后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纳入项目资产管理,由行政村及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负责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2月完成招投标,2023 年2月开工,2023年4月完工,2023年4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2、淮阳区2023年王店等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24个,在王店街道、黄集乡、四通镇、临蔡镇、安岭镇、齐老乡、刘振屯镇7个乡镇的黄李村、范庄村、许楼村、白庙村、张庄村、白楼村、朱桥村、王营子村、孙庄村、前家村等村计划新修面层厚15cm宽2米、2.5m等道路79777.97㎡(12% 灰土路基厚15cm),C30 商品混凝土;新修面层厚18cm宽 3m、3.5米.4米、4.5米等道路142552.01㎡(12%灰土路基厚18cm),C30商品混凝土。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3486.199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376.1992万元,市级资金110万元,县级资金1000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善王店街道、黄集乡、四通镇、临蔡镇、安岭镇、齐老乡、刘振屯镇7个乡镇的黄李村、范庄村、许楼村、白庙村、张庄村、白楼村、朱桥村、王营子村、孙庄村、前家村等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构建新农村和谐,使103231名群众受益;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竣工后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纳入项目资产管理,由行政村及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负责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2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2月开工,2023年4月完工,2023年4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3、淮阳区2023年白楼等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20个,计划在白楼镇、曹河乡、冯塘乡、郑集乡7个乡镇的沈庙村、陶河村、栾楼村、高楼村、许楼村、党路口村、四所楼村、高楼村、殷庄、徐营村、赫营村等村计划新修面层厚15cm宽2米、2.5m 等道路12510.06㎡(12% 灰土路基厚15cm),C30 商品混凝土;新修面层厚18cm宽 3m、3.5m、4m、4.5m等道路193951.93㎡(12%灰土路基厚18cm),C30商品混凝土;排水管网1404米(DN600、DN300)、砌筑井31座;小型桥涵一座(DN1200)等建设内容。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4487.56030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138.560308万元,省级资金849万元,县级资金500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善白楼镇、曹河乡、冯塘乡、郑集乡7个乡镇的沈庙村、陶河村、栾楼村、高楼村、许楼村、党路口村、四所楼村、高楼村、殷庄、徐营村、赫营村等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构建新农村和谐,使101371名群众受益;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竣工后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纳入项目资产管理,由行政村及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负责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3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3月开工,2023年4月完工,2023年4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4、淮阳区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13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3个,项目涉及黄集乡、曹河乡等13个乡镇13个村。黄集乡王营子行政村小李自然村、新站镇染坊行政村染坊自然村、鲁台镇墩埠行政村墩埠自然村、冯塘乡龙虎行政村龙虎自然村、王店乡朱庄行政村朱庄自然村、葛店乡徐寨行政村徐寨自然村、齐老乡老关行政村陈仝楼自然村、曹河乡党路口行政村党路口自然村、郑集乡李楼行政村朱桥自然村、刘振屯镇紫荆台行政村郑寨自然村、临蔡镇邵集行政村孟楼自然村、安岭镇张庄行政村白楼自然村、白楼镇沈庙行政村蒋庄自然村。新修3m、4m、4.5m等道路55698.13平方米、广场停车场硬化10475.31平方米、坑塘治理87563.93立方米、排水管网4515米(DN600、DN500等)等建设内容。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2599.845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099.8457万元,县级资金500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善黄集乡王营子行政村小李自然村、新站镇染坊行政村染坊自然村、鲁台镇墩埠行政村墩埠自然村、冯塘乡龙虎行政村龙虎自然村、王店乡朱庄行政村朱庄自然村、葛店乡徐寨行政村徐寨自然村、齐老乡老关行政村陈仝楼自然村、曹河乡党路口行政村党路口自然村、郑集乡李楼行政村朱桥自然村、刘振屯镇紫荆台行政村郑寨自然村、临蔡镇邵集行政村孟楼自然村、安岭镇张庄行政村白楼自然村、白楼镇沈庙行政村蒋庄自然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内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得到质的提升,推动项目村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使43064名群众受益,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竣工后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纳入项目资产管理,由行政村及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负责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2月完成招投标,2023 年2月开工,2023年4月完工,2023年4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5、淮阳区2023年黄集乡前申楼、郑集乡郑集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3个,计划在黄集乡、郑集乡等乡镇的前申楼村、郑集村、等村计划新修面层厚15cm宽2米、2.5m 等道路4605㎡(12%灰土路基厚15cm),C30 商品混凝土;新修面层厚18cm宽3.5米.4米、4.5米等道路16074㎡(12%灰土路基厚18cm),C30商品混凝土;厚15cm广场硬化2462.3㎡(12%灰土基层厚15cm);排水管网1965米(DN600、DN500、DN400、DN300)、砌筑井46座等建设内容。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489.962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9.9623万元,市级资金230万元,县级资金100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善项目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构建新农村和谐,使20275名群众受益;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竣工后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纳入项目资产管理,由行政村及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负责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4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4月开工,2023年6月完工,2023年6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6、淮阳区2023年鲁台等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3个,计划在鲁台镇、郑集乡、白楼镇等3个乡镇的薛庄村、王庄村、墩埠村、小徐村等村计划新修宽3.5m、2.5米等道路17656.5㎡(6%水泥稳定土基层);排水工程1270米(DN500)、检查井24座等建设内容。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39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99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善鲁台镇、郑集乡、白楼镇等3个乡镇的薛庄村、王庄村、墩埠村、小徐村等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构建新农村和谐,使16707名群众受益;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竣工后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纳入项目资产管理,由行政村及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负责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8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8月开工,2023年10月完工,2023年10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7、淮阳区2023年刘振屯镇泥河村道路建设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计划在刘振屯镇泥河村、郑集乡火神庙村新修面层厚18cm宽3.5m、4.5mC30混凝土道路11168㎡(18cm厚12%白灰稳定土基层)。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18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85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改善刘振屯镇泥河村、郑集乡火神庙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构建新农村和谐,使3394名群众受益;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竣工后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纳入项目资产管理,由行政村及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负责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9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9月开工,2023年10月完工,2023年10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8、淮阳区2023年产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实施地点为王店街道朱庄村、高庄村、临蔡镇东常楼村、白楼镇沙沃村、冯塘乡冯塘村、郑集乡后张村,新修面层厚18cm宽3.5m、4.5mC25混凝土道路9000平方米(18cm厚12%白灰稳定土基层)。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175.87448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874482万元,市级资金150万元。
(3)时间进度:2023年5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6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完工,2023年7月验收。
(4)绩效目标:项目实施以后,有效提高王店街道朱庄村、高庄村、临蔡镇东常楼村、白楼镇沙沃村、冯塘乡冯塘村、郑集乡后张村等乡村产业项目的使用率,改善周边脱贫户超过4700户的产品运输问题,发挥社会效益,巩固项目村脱贫户脱贫成果,增加项目收益。
(5)责任单位: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9、淮阳区2023年黄集乡黄德寺村坑塘改造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实施地点为黄集乡黄德寺村,完成新建淮阳区2023年黄集乡黄德寺村坑塘改造、治理、绿化项目共计3个坑塘约16800平方米,分别在黄德寺、丰庄、史庄。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311.11889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1.118897万元,市级资金200万元
(3)时间进度:2023年5月完成招标,2023年5月份开工建设,2023年7月完工,2023年7月验收。
(4)绩效目标:产权归黄德寺村所有,实现黄德寺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使3266名群众收益,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5)责任单位: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10、淮阳区2023年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齐老乡大杜、枣园、齐庄、柳南行政村,新打48m深、内径40cm机井175眼、配套设施175套、φ110PVC-U地埋管敷设43.75km,修建桥涵15座、疏浚沟渠8.45km、低压地埋线路 (YJLV22 0.6/1KV 3*25+1*16mm2)78.75km、新修道路21.38km、土壤改良1.22万亩等。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5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930万元,省级资金1014万元,县级资金1056万元.
(3)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8月招投标,2023年9月开工,2023年12月完工,2023年12月完成验收。
(4)绩效目标:经过项目建设,方便群众出行,便利农产品运输,使整个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亩增加收入260元,项目区4个行政村,3051户,11285人受益。其中脱贫人口1063人。使整个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社会效益:通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
11、淮阳区2023年新站镇王楼村坑塘治理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新站镇王楼村坑塘治理项目约10000平方米。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19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96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可解决3535名群众困惑多年的黑臭水体问题得到彻底整治,村内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坑塘改造后可以用于水产养殖等,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4万元,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6人,每人年均收入增加1.8万元。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8月完成招投标,2023 年8月开工,2023年9月完工,2023年9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新站镇人民政府
12、淮阳区2023年郑集乡火神庙村道路建设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计划在1郑集乡火神庙村新修面层厚18cm宽3m等C30混凝土道路3948㎡(18cm厚6%水泥稳定土基层)。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5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57万元。
(3)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郑集乡火神庙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构建新农村和谐,使2815名群众受益;有效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竣工后资产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纳入项目资产管理,由行政村及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负责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4)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9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9月开工,2023年10月完工,2023年10月完成验收。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二)产业发展类项目
1、淮阳区农场2023年衔接乡村振兴“果蔬大棚”种植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建设地点为曹河乡国营淮阳农场境内。新建镀锌钢结构温室大棚2栋,其中1栋规格长50m,跨度25 m,面积 1250㎡,1栋长55米,跨度25米面积1275㎡。总建设面积2625 ㎡。大棚配套给水、排水管道782米。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205.0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05.07万元。
(3)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5月招投标,2023年6月开工,2023年9月完工,2023年9月完成验收。
(4)绩效目标:通过种植西红柿,每株西红柿孕育果实重2公斤,每公斤按20元,一年两茬计算,大棚预计租金收入4万元每年,雇佣职工至少25人,受益职工30户,受益职工户均增收15000元/年,群众满意度为95%。实现职工致富的目标。
(5)责任单位:河南省国营淮阳农场
2、淮阳区2023年脱贫人口小额贷款贴息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项目涉及18个乡镇、1个柳湖办事处下辖的各行政村。按照省、市有关贴息方案,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同期贷款的LPR利率给予贴息,户贷个数可据实动态调整。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63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30万元。
(3)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1月开始,2023年12月完成。
(4)绩效目标:通过金融扶贫贴息项目,约2933户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户直接增收平均0.21万元,受益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金融服务中心
3、淮阳区2023年齐老乡杨楼村日光温室、冷库配套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实施地点齐老乡杨楼村。建设标准化温室大棚2座及冷库配套设施,两个大棚分别占地:2784㎡、2160㎡ 。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110.87321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10.873218万元
(3)时间进度:2023年6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6月开工,2023年8月完工,2023年8月完成验收。
(4)绩效目标:项目建成后,产权归齐老乡杨楼村所有,通过资产收益、务工增收、土地流转等方式使群众多渠道增收,预计带动周边脱贫户务工20人以上,人均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受益群众满意度95%。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4、淮阳区2023年西红柿产业基地项目(3个)
(1)建设任务:完成新建淮阳区2023年西红柿产业基地项目2个,共42栋,分别建设于郑集乡官路边村、刘振屯乡刘振屯村、葛楼村。具体建设内容:12米宽107米长全钢架日光温室14栋,12米宽85米长全钢架日光温室9栋,12米宽122米长全钢架日光温室4栋,12米宽145米长全钢架日光温室4栋,12米宽45米长全钢架日光温室9栋20米宽100米大跨度巨型棚1栋,20米宽86米长大跨度巨型棚1座、分拣中心1220平方、120米深水井及井房、道路3366平方、水电管网建设。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1553.65096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95.650968万元,县级资金258万元。
(3)时间进度:2023年6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6月开工,2023年8月完工,2023年8月完成验收。
(4)绩效目标: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项目建成后,采取“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脱贫户)”的模式建设运营。土地流转增收每亩1200元,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务工增收,预计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150人以上,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受益群众满意度95%;农户也可向企业承租大棚进行种植,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施肥、农药等前期生产资料,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每棚每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5)责任单位: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5、淮阳区2023年王店街道刘庄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完成新建淮阳区2023年王店街道刘庄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个,具体建设内容:新建现代化蔬菜大棚126座,建设面积85860㎡,具体建设内容:9米宽60米长53座,9米宽80米长47座,9米宽100米长26座。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2810.82873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810.828736万元。
(3)时间进度:2023年6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6月开工,2023年8月完工,2023年8月完成验收。
(4)绩效目标: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采取“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脱贫户)”的模式建设运营。土地流转增收每亩1200元,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务工增收,预计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200人以上,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受益群众满意度95%;农户也可向企业承租大棚进行种植,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施肥、农药等前期生产资料,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每棚每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5)责任单位: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6、淮阳区2023年黄集乡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总建设面积约26520平方米,具体建设内容:15米宽130米长蔬菜大棚(4栋),15米宽160米长大蔬菜大棚(3栋),15米宽128米长大棚(6栋)及道路700平方。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773.36353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73.363531万元。
(3)时间进度:2023年6月完成招投标,2023年6月开工,2023年8月完工,2023年8月完成验收。
(4)绩效目标: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项目建成后,采取“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脱贫户)”的模式建设运营。土地流转增收每亩1200元,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务工增收,预计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100人以上,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受益群众满意度98%以上;农户也可向企业承租大棚进行种植,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施肥、农药等前期生产资料,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每棚每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7、淮阳区2023年王店街道办白庙村蔬菜种植大棚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完成新建淮阳区2023年王店街道办白庙村蔬菜种植大棚项目1个,具体建设内容:蔬菜种植大棚15座,总建筑面积9708平方米,道路1964平方,电力配套等。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177.00701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77.007018万元。
(3)时间进度:2023年5月招投标,2023年6月开工,2023年7月完工,2023年8月完成验收。
(4)绩效目标:产权归村集体所有,项目建成后,采取“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脱贫户)”的模式建设运营。土地流转增收每亩1200元,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务工增收,预计带动脱贫劳动力务工20人以上,每人每年务工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受益群众满意度95%;农户也可向企业承租大棚进行种植,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施肥、农药等前期生产资料,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每棚每年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8、淮阳区202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实施地点安岭镇任庄、程小庙、庙西张、大程楼、薛孟、小王、周楼、齐老乡老观行政村,新打48m深、内径40cm机井387眼、配套设施387套、PVC-U地埋管敷设122.71km、修建桥涵57座、疏浚沟渠48.81km、低压地埋线路(YJLV22 0.6/1KV 3*25+1*16mm2)174.6km、新修道路56.03km、土壤改良2.6万亩等。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100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48万元,省级资金2000万元,市级资金710万元,县级资金4742万元。
(3)时间进度:计划2023年8月招投标,2023年9月开工,2023年12月完工,2023年12月完成验收。
(4)绩效目标:经过项目建设,方便群众出行,便利农产品运输,使整个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亩增加收入260元,项目区8个行政村,5139户,22607人受益,其中脱贫人口2443人,受益群众满意度95%。 使整个项目区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社会效益:通过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
(三)就业类项目
1、淮阳区2023年公益性扶贫资产管护员岗位补贴项目(1个)
(1)建设任务:项目1个涉及18个乡镇、街道、1个柳湖办事处下辖的各行政村。开发公用设施维护员、村内道路维护员、公共环境卫生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2700个。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194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00万元,县级资金1144万元。
(3)时间进度:计划于2023年1月开工,2023年12月完成。
(4)绩效目标:解决安置脱贫户、监测户、等农村低收入人口2700人转移就业,人均增加收入7200元。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淮阳区2023年外出就业创业一次性交通补贴项目(1个)
(1)建设任务:项目1个涉及18个乡镇、街道、1个柳湖办事处下辖的各行政村。针对跨区外出务工,稳定就业创业的脱贫户、监测户,积极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收入在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一次性补助500元;收入在2万元(含2万元)到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800元;收入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上的一次性补助1000元。根据实际报名人数,进行补助。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4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00万元。
(3)时间进度:计划于2023年1月开工,2023年12月完成。
(4)绩效目标: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鼓励引导全区脱贫户、监测对象外出就业、创业增加收入,促进稳岗就业,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淮阳区2023年雨露计划项目(1个)
(1)建设任务:实施项目1个,涉及我区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计划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5036人次,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补助398人。
(2)资金安排:计划投入83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35万元。
(3)时间进度:计划于2023年1月开工,2023年12月完成。
(4)绩效目标:通过项目实施,预计使5434人次脱贫家庭学生得到脱贫救助、掌握一技之长,基本实现脱贫学生在校就读不多花钱,真正减轻家庭负担,让脱贫群众能够心无旁骛,早日致富。
(5)责任单位: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局。
六、资金使用操作程序
(一)统筹程序
1.制定年度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方案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原则,围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年度规划和具体的项目建设任务,在各乡镇上报项目的基础上,项目主管部门结合年度规划项目库、负责测算年度预计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来源及额度,并拟定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报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根据年度项目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审核确定年度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方案。
2.资金文件下达到项目主管部门后,项目主管部门把资金文复印件报送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财政局各业务股室接到上级指标文件后,报区资金整合办公室。核实后确定整合资金额度并由列入“21305”科目。
3.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对项目主管部门“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做出批复。
4.在项目的管理上实施归口管理负责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管理。
(二)拨付程序
1.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报账制。非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应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账核算。
2.项目建设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项目主管部门依据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批复,按照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施工)合同和项目建设进度报账,项目主管部门应严格审核报账凭据,并对报账资料的真实性负责。项目主管部门需建立衔接资金专账,抽出专人进行管理,并由项目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依规报账。区财政部门审核项目建设单位的用款申请后,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供应商。严禁设立衔接资金支出过渡户或将资金划拨预算单位实有账户,严禁提取和支付现金。
3.涉及脱贫人口个人的补助类资金应通过财政“一卡通”(一折通)系统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据实审核补贴对象相关信息(含个人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发放标准、发放金额)等内容,并对补贴对象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区财政部门收到相关部门审核确定补贴对象相关信息后应及时将补助资金核拨到相关单位和个人账户,严禁以现金形式发放。
(三)报账程序
1.项目资金经衔接批复后,由项目主管单位将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批复文件报区财政局。
2.财政局收到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项目资金批复,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将资金下达到扶贫零余额账户,由区乡村振兴局统筹管理。
3.项目主管单位依据批复的项目,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施工)合同和项目建设进度报账。项目批复后,原则上不得调整,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由项目单位以书面材料报区巩固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批后方可实施。
4.按照《河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要求,并按要求整理提供相关报账资料。项目主管单位对报账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和合规合法性负责,审核后签署意见,报财政部门签批,签批后下达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予以支付项目资金。
5.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单位可根据项目建设情况,按照项目建设进度进行阶段性报账。如项目资金额度不大,也可以采取项目完工验收后一次性报账。
(1)预付款30%
对已履行招投标程序并已签订施工合同的项目,施工单位组织进场后,由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预付30%工程款。
(2)阶段性报账
在建项目按施工进度,经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对建设进度确认并提出支付申请,可按照工程进度分次拨付工程款。
(3)项目报账
项目竣工经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竣工结算、决算审定后支付97%(需提供发票),除扣留3%质保金外,剩余资金据实拨付。
(4)工程完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年后,经复验无质量问题,拨付质量保证金。
七、监管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狠抓工作机制建设。把推进涉农资金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大员上前线,亲自抓、动真格、见实效。成立了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区整合资金项目各项工作。在项目申报、决策、实施、验收等环节严格程序,科学论证,抓谋划、抓建设、抓进度、抓效益。区委、区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年度全区巩固拓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项目质量、项目绩效和项目进度作为项目建设工作的主要评价指标,由一名区委常委任专项指挥部指挥长,指挥长亲自挂帅、亲自部署、督导相关行业部门、乡镇和项目村,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明确工作节点,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沟强协调,及时解决问题,项目建设做到有部署、有落实。
二是强化监管。我区在实施项目建设中,坚持阳光操作,整合资金在分配使用、项目建设等情况要及时在政府网站上公开,到村到户项目在村公示栏由项目所在乡镇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区财政局、区乡村振兴局、纪检等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资金项目的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接受部门监督,及时整改纠正,对违规违纪违法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问责、严肃查处。
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区审计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区统筹整合资金情况及各类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