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铁锅,陶瓷石磨。核桃木耳,毛栗山药。吃的用的,样样不缺。这条大街,经营山货。”这是著名画家葛庆亚在《老葛画周口》一书中对往昔南山货街贸易繁荣场景的生动描绘。7月30日,记者来到南山货街,近距离探寻这条老街的历史故事和现代新貌。
当日9时许,72岁的陈明浩老人和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他掸了掸烟灰,随后用火柴点燃了老烟锅。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从前。“我在这条街上生活了几十年,以前周口最大的百货商店、服装店都在这里,还有银行、邮局,非常热闹。”陈明浩告诉记者,自父辈起,他们就一直生活在南山货街附近,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据记载,周家口繁盛时期,有大小码头20多个,街巷116条,人口20多万。当时,商贾行当习惯于集中到一条街巷经营,于是很多街巷便以行业命名。南山货街,因新中国成立前经营山货而得名,位于周口南北中轴线上,北与老桥接近,南与老街会合,并入剪股街,曾是周口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南山货街和许多老街一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陈明浩说:“这条街由于建设年代早,周边商户多,房屋年久失修和设施陈旧等原因,普遍存在路面破损严重、污水横流等问题,导致街道环境较差,住户生活较为不便。”
2023年,我市正式启动南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项目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坏原有的街巷肌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微管廊技术,有效解决了管网布局问题,确保街道干净、整洁。两年多来,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南山货街微管廊施工全部完成。
“你看现在这路修得多宽敞,还安装了路灯,晚上出门散步心里踏实多了。”讲起改造后的南山货街,陈明浩指着崭新的石板路说,人们都在变老,而这条街却越来越“年轻”了,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了。
新旧交错的房屋、修葺一新的砖墙、来来往往的行人……采访结束后,记者看到街道旁,些许市民悠闲地唠嗑;树荫下,不时有人打盹,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在这里,“年老”与“年轻”,这两个看似截然对立的词汇,却奇妙地找到了融合。(记者 刘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