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区隶属河南省周口市,位于豫东南,行政区划面积1334.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9.5万人,辖8个镇(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四通镇、临蔡镇、安岭镇、白楼镇、刘振屯镇)、9个乡(豆门乡、朱集乡、冯塘乡、大连乡、葛店乡、黄集乡、齐老乡、曹河乡、郑集乡),2个场(农场、原种场),2个办事处(柳湖街道办事处、王店街道办事处),共467个行政村,现有耕地140.9万亩。更多>>

    位于淮阳区南部边缘,距淮阳城区25公里。北接王店街道、刘振屯镇;东西分别与豆门、朱集、周口临港开放区接壤。沙颍河纵横贯穿全境。辖28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2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687人,总面积65.3平方公里。主要产业有板材加工、预制、服装生产、小商品加工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有食用菌、大蒜、西瓜、草莓、猕猴桃、葡萄等物美价优的瓜果蔬菜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附件:新站镇行政村及自然村统计表.xls




    地处淮阳区东南部,距淮阳城区35公里,东毗鲁台镇,南接豆门乡,西邻新站镇,西南隔沙河与项城市相望,北连刘振屯镇,南洛高速、106国道穿境而过,郑合高铁淮阳南站位于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处。因朱氏在境内建集而得名,是革命老区,辖31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总人口85259人,总面积71.55平方千米。辖区内共有朱集沟等5条河沟。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河南省农村科普宣传先进单位、周口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周口市文明乡镇、周口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周口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乡、周口市改革创新基层单位、周口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种植形成了以大蒜、花生、山药、果蔬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北部特色农业和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的南部传统农业相结合的种植格局,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覆盖,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2万亩,猕猴桃、葡萄、大棚蔬菜、花生、大蒜等特色种植达22000亩。工业立足轴承座加工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钢铁加工、服装加工等产业,现有3家轴承座加工、22家服装加工企业。


    附件:朱集乡自然村统计表.xls





    位于淮阳区最南部,地处淮阳、项城、沈丘三市县区接合部,沙颍河纵横贯穿全境。乡政府驻地窦东村,距淮阳城区38公里。窦门是古老集镇之一,明宣德二年(1427),窦姓始祖来展家口(又称展口),临沙河而居,沙河里行船多,船只每天晚上至展口附近时,夜宿总停靠在窦姓人家门前,久之将展口改为窦家门,后称窦门。民国十六年(1927),第四区划窦门镇,置窦门乡,1956年建窦门乡。1976年6月,划鲁台、朱集南部,建窦门公社,1984年改为窦门乡。辖20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1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4万人,总面积50.13平方公里。近年来,先后荣获2021年全市信访工作“四无”乡、全市防汛救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产业方面形成了油头油泵、建筑建材、纺织、医疗器械、幼教玩具、仓储码头物流运输、农副产品加工、果蔬批发、苗木花卉瓜果基地、特色名吃、医院养老服务等产业;在农业方面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大蒜、红薯等农作物为主。


    附件:

    豆门乡各村明细.xls







    位于淮阳区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8公里,东与郸城县接壤,西与刘振屯乡毗邻,南与鲁台镇交界,北以新蔡河为界与大连乡相依。省道216线和省道324线在境内交汇,向西连接周口中心城区,向东直通郸城县城,向北可达太康县,向南可至项城市,在建的周口机场项目和濮新高速均距冯塘较近,西蔡河、新蔡河、范丹沟、大雷沟、龙泉沟5条河流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冯塘乡下辖28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274个村民组,总户数24985户,总人数97625人,总面积8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万亩。冯塘名称由来已久,因西汉车骑都尉冯唐埋葬于此而得名,后以“唐”作“塘”。冯唐其人,《淮阳县志》记载“境内古墓葬一览表”有简述:“冯唐原为西汉文帝时中郎署长,后为车骑都尉,楚。武帝时举为贤良,时年九十,卒葬于淮阳,其墓在县城东南21.5公里处的冯塘集”。2022年,冯塘乡以此为文化根基,在冯北桥处建设冯唐亭,打造“千年古镇·孝贤冯唐”新地标。主要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花生、玉米、大豆为主,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5万亩以上。经济作物发展有“阳光玫瑰”葡萄、冬枣、猕猴桃、菌菇、中药材等。畜牧养殖以养殖鸡、鸭、猪、羊、牛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牧畜大乡。冯塘乡集镇经济发达,全乡共有规上企业2家,注册企业199家,各类个体经营户2351户,专业合作社148个。近年来,先后获评市级文明乡镇、周口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先进单位、周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附件:冯塘乡行政村及自然村统计表.doc




    位于淮阳东南部,东与郸城钱店镇、沈丘白集乡接壤,西与朱集乡毗邻,南与豆门乡相依、北与冯塘乡相望。西蔡河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鲁台距城区30公里。辖2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272个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62.7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总人口85535人。相传春秋时期鲁人秋胡,仕于陈、居于此,常思念家乡,筑高台而望之,故称望鲁台,亦称秋胡台,久之而为鲁台,是淮阳区“七台八景”之一。北宋时期,一代名将狄青曾与金兀术大战于鲁台北五里瓦岗坡,战死葬于此,现存有狄青墓遗址。戏剧《桑园会》皆以鲁台为背景而写成。鲁台镇是革命老区,1932年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大姚营党支部。近年来获得河南省卫生乡镇、周口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周口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周口市先进基层武装部。以农业种植为主、特色种植为辅,其中郑楼、大姚营、董阁、韦楼等行政村发展特色种植3000余亩,主要种植中华绿宝甜瓜、美国红提、美人指、夏黑、哈密瓜、西瓜、反季节水蜜桃等,收入效益非常可观。


    鲁台镇自然村统计表.xlsx


     

    位于淮阳区南部,东临冯塘乡,南临新站镇、朱集乡,西接王店街道、许湾街道,北连城关回族镇、大连乡,距城区12千米。辖26个行政村,145个自然村,2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万人,总面积79.3平方公里。传说西汉时期,由南顿北逃至此,屯兵设伏堵截,歼敌先锋,刘军士气大振,因而得名刘振屯。新中国成立后,析原冯塘小乡、王店小乡部分村置刘振屯乡;1965年,调整为刘振屯公社;1984年6月,由刘振屯公社改为刘振屯乡,2022年7月设为刘振屯镇。境内紫荆台、范丹寺、九女冢、孔鲋墓、买臣遗址等古迹享誉内外,其中紫荆台是淮阳著名的“七台八景”之一。近年来先后被授予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卫生乡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乡等。全市平安建设、信访稳定、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民族宗教进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农业发展上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蒜为主,是豫东闻名的花生、大蒜生产基地,在产业发展上有高新科技板材产业园区、西红柿产业园、高油酸花生三大龙头项目,初步形成了花生、大蒜、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板材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总体呈现出南部花生大蒜特色种植、中部板材加工集聚、北部果林规模养殖的三条产业“隆起带”。


    附件:刘振屯镇自然村情况统计表.xlsx






    位于淮阳城南5公里,与城关回族镇隔湖相望,东与大连乡、刘振屯镇毗邻,南与许湾街道、刘振屯镇搭界,西与郑集乡、许湾街道接壤,北临柳湖街道。辖区内共有小泥河、南关沟等2条河沟。下辖25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总人口6.5万人。在农业种植中,以祝寨为中心的七芯黄花菜种植基地,以刘菜园为中心的芦荟种植基地,以王楼村为中心的黑色农作物种植基地,以袁庄、朱庄为中心的大蒜花生种植基地,推动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辖区内有兔子哥、现代知青、筋闪闪等三个知名电商企业,拓展农产业销售渠道,形成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打造王店街道特色农业品牌。工业以鸿品重工、达源环保、中州路桥、康之美、强固商砼、联塑二期为基础,快递物流产业园、云仓物流产业园已开始建设,全面推动王店经济发展在全区见高地、冲高峰。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强乡、河南省文明乡镇、河南省法治乡镇、河南省电商扶贫先进单位、周口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附件:王店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及自然村统计表.xlsx






    位于淮阳城区东部9公里,面积92.5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189个自然村,人口9.9万。因乡政府驻地大连村而得名。有枯河、狼牙沟、新蔡河流经。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粮台古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战国晚期大型楚墓马鞍冢车马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时期的貊王冢、大汶口文化磨旗店遗址等。近年来先后获得河南省文明村镇、全省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文明村镇、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经济作物以种植优质花生、大蒜、山药、大棚蔬菜、绿化苗木等为主,境内企业以木材加工、童车制造、防盗门制造、农产品加工、储运为主,初步形成了李菜园、林楼两个小工业区和沿淮郸公路两侧12华里的民营工业走廊。特产有大连粉条、回穆家牛肉。



    附件:2022年大连乡自然村统计表.xlsx





    地处淮阳区东部,东与郸城县李楼乡毗邻,南邻淮郸公路,西与大连乡隔狼牙沟相望,北倚黑河与黄集乡为邻,距淮阳城区15千米,总面积72.32平方千米,辖25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301个村民组,总人口82142人。辖区内有老黑河贯穿东西。相传,葛店乡因明代时期葛姓迁入建村,曾开设店铺称葛家店,简称葛店。近年来获得全市信访“四无”乡镇、全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周口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

    是全区规模较大的畜牧养殖地,近年来已逐步实现散乱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现有规模较大的肉猪、肉羊、蛋鸡养殖产业十余家,从畜牧业向特色大棚蔬菜种植产业转变。辖区内各种服装加工、板材加工产业逐渐兴起,规模逐年增多增大。


    附件:葛店乡各乡行政村自然村统计表.xls





    位于淮阳中心城区,辖11个行政村、7个社区,面积28.9平方公里,耕地13983亩,水面1.3万亩,总人口95355人。1947年县城解放,建淮阳市,1949年撤市置区,1951年设城关镇,1956年改称城关回族镇,是伏羲、神农建都,陈胜、吴广称王,包公放粮赈民,李之龙传播革命火种之地。先后被授予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河南省百强乡镇、河南省卫生乡镇、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等荣誉。

    蕴藏有太昊伏羲陵、画卦台、弦歌台、淮阳龙湖、陈楚故城等众多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有太昊陵泥泥狗、布老虎、黄花菜、“方布袋”烧鸡、淮山羊肉、陈州驴肉等土特产品,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观光旅游胜地。


    附件:城关回族镇行政村及自然村统计表.xls







    黄集在淮阳区县城东北方向25公里处。清代黄姓在此建村,初名黄柏堂,后筑寨兴集,易名黄家集,简称黄集。黄集乡人民政府驻此。东隔李贯河与鹿邑、郸城相望,南与葛店乡毗邻,西与临蔡镇接攘,北与四通镇交界。省道商周公路从西部穿境而过,县道X010和X007在黄集村黄集大街交汇,新建省道S216,从西部穿过。全乡总面积59.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0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6.2万亩,6.4万人,有汉、回两民族,其中回族集居大李行政村盖庄。

        附件:黄集乡20个行政村基本情况、(人口汇总,自然村).xls





    四通镇位于淮阳区东北25公里,两市(周口、商丘)四县区(淮阳、鹿邑、太康、柘城)交界处,为淮阳区北大门,东与鹿邑县辛集镇毗邻、东南接淮阳区黄集乡、南邻淮阳区临蔡镇、西连太康县张集乡、北与柘城县安平镇接壤,人民政府驻镇区长江路1号。商南、盐洛两条高速穿境而过,且均在镇区1.5公里处设有出口。“G311”国道、“S206”省道在镇区交汇,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日均车流量15000辆次,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功能。全镇下辖28个行政村,99个自然村,212个村民组,耕地面积6.26万亩。总人口6.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13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千米,南北8千米,总面积67.88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5.6平方公里,镇区主要街道有长江路、黄河路、泰山路、经济路、改革路等主要街道18条,沿街商户门面近2200家,专业集贸市场11个,是淮阳区东北部物流、家电、机电、建筑建材、车辆、家具交易市场和商品集散地,社会商品年销售额14亿元。境内主要河流有黑茨河、李贯河、小飘河和民兵河四条河流。

        附件:四通镇行政村及自然村统计表.xls




     


    临蔡镇位于淮阳城区东北10公里,东与黄集乡、葛店乡为邻、南与白楼镇接壤、西与安岭镇相望,北与太康县符草楼乡相邻。据《河南通志》载:“汉光武帝与王莽相拒,筑城临蔡河(今老黑河为蔡水),故名临蔡城”,境内河流纵横、交通四通八达,淮柘路、朱搬路、周商高速穿境而过。下辖临蔡、常楼、赵桥、聂寨、前林、杨庄、小孔楼、邵集、黄楼、常庄、大郑、许庙、付营、韩营、许桥、大李、吴集、刘老家、马寺、孟堂、岳桥、张千、大何、冯洼24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2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万人,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商铺共有398家,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前林村强堂佛祖殿遗址、付营村张桥玉皇庙遗址。

    2021年被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评为“2020年度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周口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度信访工作基层先进单位”,2022年被周口市脱贫攻坚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周口市贫困地区重大专项普查表现突出的单位”,后获得“99公益日”暨乡村振兴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附件:临蔡镇自然村明细表.xlsx





    安岭镇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境北部,东接临蔡镇,西依齐老乡,南邻白楼镇,北襟太康县,镇政府驻地安岭距城区12.5公里,辖区南北长10.45公里,东西宽10.93公里,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34个村民委员会,157个自然村,319个村民组,人口数近10万人,可耕地面积11万亩,是淮阳排名第一的农业大镇、畜牧强镇,素有“芦笋王国”的美称。

    安岭镇是淮阳抗日游击队的诞生地、淮太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是淮阳第一届县委、第一支青年抗日先锋队、妇救会、儿童团、农民团等抗日群众组织的产生地。全镇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

    黑河东西贯穿全境,属古瀖河流域,西南部枯河切边流经,狼牙沟发源于境内,流经27公里东入蔡河,境内河网交错、形成良好的排灌水网,106国道(原国道京广公路)贯穿南北,省道朱搬路横贯东西,镇内主干公路四纵四横,34个村,村村通公路,交通网络十分通畅。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岭镇党委政府统筹推进“农业兴镇、工业强镇”发展战略,目前教育用品产业及销售企业49家,注册资金5.09亿元,安排就业1862人,安岭籍在外业务员3000人。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8.75亿元,上缴税收2428万元,发放工资超亿元。目前淮阳乡村振兴科教用品产业园区正在安岭镇陈楼村建设,一期占地86亩,总投资2.16亿元,项目计划2023年5月1日前建成投产。

    附件:安岭镇各行政村基本情况统计表.xls





     

    淮阳区白楼镇地处豫东平原周口市腹心地带,是炎帝神农氏的故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06国道、商周高速等干线公路穿境而过,特色手工艺品泥泥狗、布老虎被称为“活化石”、“真图腾”。全镇辖19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191个村民组,耕地5.4万亩,人口5.6万人。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楼镇党委、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咬定目标不放松,埋头苦干不懈怠,务实发展不折腾,凝心聚力谋发展,谱写了白楼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2019年以来,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镇、省级健康乡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3个省级荣誉;周口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等10个市级荣誉;两强乡镇、服务经济发展先进乡镇等18个区级荣誉。连续多年全区四制考核中获得优秀,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附件:白楼镇行政村、自然村统计表.xls





    齐老乡位于淮阳城区西北17.5公里,淮阳、西华、太康三县交界处,朱搬公路横贯东西,007县道(齐柳路)、S344(淮西路)穿境而过,环乡公路全线贯通,东临商周、西接大广两条高速,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28个行政村,117个自然村,256个村民组,总人口21487户、84788人,乡域总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是一个农业大乡、畜牧强乡、淮太西抗日革命老区,全乡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

    先后荣获河南省“双拥”工作先进乡镇、河南国土绿化先进乡镇、河南科普工作先进乡镇、河南省科普宣传工作先进乡镇、河南省卫生工作先进乡镇、周口市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周口市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周口市武装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附件:齐老乡行政村及自然村统计表.xls




     淮阳区曹河乡位于淮阳西部,淮阳、西华、川汇区三地交界,西接西华、南连川汇区、北临齐老。乡政府驻地王楼新街距县城15公里,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辖23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197个村民组,总人口6285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85.7人。大广、周商两条高速境内交叉穿过,距周商高速入口2公里,大广高速入口4公里,G144、朱搬、淮大、郑合高铁四条路穿境而过,新运河、清水河、流沙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沟河交织,可谓是交通发达,土壤肥沃。

    附件:曹河乡行政村及自然村统计表.xls






    淮阳农场位于淮阳区西部曹河乡境内,东距淮阳区12公里,南距周口市14公里,面积3.08平方公里,南北长2.2公里,东西长1.4公里,全场总人口1320人,245户,其中干部职工387人,党员60人,总区域面积4380亩,其中耕地面积3460亩,排水沟、坑塘面积200亩。

    淮阳农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临大广高速,东临周商高速,朱搬公路穿境而过,与省道、县道、乡道相连,四通八达,构成优势便利的交通网络。下辖6个片、2个党支部、一所学校,场部设置:办公室、财务科、人事科、农业科、计生办、综治办等科室。

    淮阳农场有两个主导产业,一是农业,我们长年与科研单位合作,引进推广了多个优质高产的小麦新品种,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小麦种子200万斤,大豆种子80万斤。二是畜牧业,我们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先后引进并建成了投资2亿元,年出栏500万只商品鸡的大型养鸡场一座和孵化场一座。


    郑集乡位于周口市淮阳区西部,东与城关镇相连,南与川汇区毗邻,西与曹河乡,北与白楼镇、齐老乡接壤,淮曹路、淮周路横穿东西南北,淮郑河、老运河、七里河贯穿全境。

    全乡辖26个行政村,125个自然村,259个村民组。总户数19875户,总人口79693人,其中农业人口7.7万人,主要居住民族为汉族,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8.4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持续扶持有300多年历史以许庄村为中心的林苗育苗产业发展壮大,全乡发展育苗产业7000余亩,产品远销新疆、湖北、山东等地,育苗产业已经成为了郑集远近闻名的一张名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和特色,群众亩均增收7000多元。7个贫困村实现了光伏发电、日光温室产业“双覆盖”,建成的3个扶贫车间充分发挥了就业带贫作用,特别是火神庙扶贫车间(霖海服饰),建成后运行良好,成了全区扶贫车间发挥作用较好的一个典范,被评为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支持枫桥派出所建设,在全区率先成立老郑调解室,平安建设工作在全区位居前列,乡派出所在全区综合绩效考核和打防刑事犯罪两项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居全区第一名,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派出所,全市两个枫桥式派出所之一。

    全乡共有3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26个,乡机关支部1个,中心校支部个,卫生院支部1个,工商联支部1个,粮管所支部1个,派出所支部1个。

    附件:郑集乡行政村及自然村统计表.xls




    周口市淮阳区原种场始建于1951年,前身是淮阳县农场,1969年冶金部和北京钢铁研究院部分人员下放到淮阳县农场办“五七干校”,将农场土地划拨走3180亩,1976年冶金部和北京钢铁研究院所办“五七干校”撤销后,经县委、县政府批准由淮阳县农场更名为“淮阳县良种繁育场”(简称良种场),后更名为“淮阳县原种场”。2020年元月,“淮阳县原种场”更名为“周口市淮阳区原种场”。目前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原种场。

    周口市淮阳区原种场位于淮阳区西部曹河乡境内,东距区政府19公里,南距周口市10公里,紧邻高速周口北站,交通便利。面积3.33平方公里,场区人口162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86人。原种场下辖6个作业队,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总区域5000亩,其中耕地4200亩。原种场土地肥沃,极宜小麦、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和果蔬、林木的栽培生长,全场以小麦种子繁育为主,大力生产推广优质、高产原(良)种。在大力发展种子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全场经济得到了快速提升。


    周口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始建于2006 年7月,是河南省政府 2008 年批准成立的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2022年,经省发改委同意,整合原淮阳区产业集聚区为周口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023年1月20日被省政府正式批复为“周口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5.08平方公里,包括中小企业创业园一二三区、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低碳智能产业园、电子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塑料制品产业园、三级物流体系产业园,入驻企业(项目)154家,工业企业1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9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用工2.5万人。已形成了塑料制品、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两大辅助产业。2022年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49.33亿元,工业增加值59.09亿元,增速14.36%,其中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35.24亿元,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28.24亿元,同比增长107.3%,其中主导产业投资14.44亿元,增速 126.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97亿元,增速11.89%;高新技术企业增速50%。

    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最具投资法制环境产业集聚区”、“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示范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创造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5A级投资环境优质服务金星奖、河南团委“五四”红旗单位、河南省知名品牌示范区(试点)。开发区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服务企业先进单位”、区四制考核第一名。省委、省政府评定周口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在“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10周年”活动中,被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授予“十佳特色产业名片集聚区”荣誉称号;2019年度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塑料制品)”荣誉称号;2020年被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工商联授予“河南5A级营商环境集聚区”荣誉称号;2021年被中共周口市委授予“周口市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同年度被市人社局、总工会、工商联合会授予“全市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2022年开发区正式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塑料制品之城·淮阳”称号,荣获全市1-3季度 “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观摩讲评活动第一名。

     

     


    淮阳区柳湖街道办事处辖康乐、陈风、椿萱、宛丘、兴淮、清风、龙华、五星8个居委会和劳桥、左桥、李营子、大李、李集、棠棣、万老、七里河、李柿园、杜庄、卢关、西大李、傅楼、金陈、团结、大宋、小孟楼、张庄18个村委会,101个自然村,总面积3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万余人。

    柳湖街道办事处地处淮阳区中心地带,位置优越,区位独特,人口较多、商业繁华、交通便利、产业凸显,未来发展定位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中心,是淮阳向西发展的黄金地带、是促进周淮深度融合纽带、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成立的柳湖街道办事处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围绕“党建引领新高地”“经济发展新引擎”“生态宜居新生活”“社区管理新样板”“干事创业新平台”发展理念,打造为全市的标杆。

    附件:柳湖街道办事处各行政村自然村名称(1)(1).xls